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学论文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从“《小木船》现象”受到的启发(中)

从“《小木船》现象”受到的启发(中)

作者:佚名 来源:网络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2日  字体:

  

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三十四
从“《小木船》现象”受到的启发(中)

  尝到了结合课本“找相似”的甜头,我又开始思考:仅仅结合课本思考,范围太窄了。学生的作文仍然会出现“雷同的痕迹”。怎样彻底解决这个问题?
  我想到了自己“写一片读多篇”的做法:我想,如果学生读了很多篇,内容、一一一定不一样,如果,读每篇都这样想一想的话,积累下来的内容不就多起来了吗?
  于是,“找相似”从课内阅读转移到了课外阅读——我上了一届专门的课外阅读分析课。那时,我班多数同学订阅小学生报,我在班上让学生挑选出小学生报上自己喜欢的学生作文,读给大家听。读完一篇,我让大家分析以篇的内容和意义,然后,大家“找相似”,再读一篇,在分析,再“找相似”,大家都找出来了,我让大家比较各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……经过几节这样的训练,学生终于明白了,读课外书上学生作文,可以借助他们的文章认识好多身边的事物。
  然后,我用了一段时间,要求他们把“读书笔记和日记和在一起写”——读书笔记上要写情:读了什么文章,内容是什么,说明了什么、懂得了什么等;然后,后面的一篇日记是“身边、周围、生活中、传媒里,经历过或者了解到了那些‘相似’的事情”。学生一周读三篇文章,写三篇日记,这一阶段中,我就要求他们写与读物的“相似”内容。
  经过一段时间,学生逐渐有回忆,转为在经历生活事,能够比较快地认识生活中发生的、景里的与读过文章内容相似的事物(景、人、物、事)了。
  再加上,这一阶段的作文,我开始让他们先从自己的日记中找出素材做准备,从此,“雷同的现象”终于在我的班上消失了。

 
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:pepxiaoyu.cn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jiaoxuelunwen_508_11696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